新闻中心
电话:【各区域联系方式点击 联系我们 】
400-862-0778
邮箱:dukon@dukon.cn
地址:渡康销售中心:石家庄高新区裕华东路455号润江总部国际大厦4层
渡康研发生产中心:石家庄高新区裕华东路455号润江总部国际11号楼4层5层6层
学术解读:经颅电磁联合刺激在脑疾病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25-10-23 16:25
近年来,脑疾病治疗领域迎来了技术革新,经颅电磁联合刺激已成为备受瞩目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这项融合了经颅电刺激(TES)和经颅磁刺激(TMS)的技术,因其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逐渐成为脑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深入剖析经颅电磁联合刺激的机制、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您揭示这一前沿技术的潜力。
脑疾病治疗的困境与革新
全球脑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患者数量持续攀升,现有药物治疗手段在疗效和适用性上存在明显局限性。药物治疗常伴随副作用且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因此开发更加有效且安全的干预手段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出现为脑疾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经颅电刺激(TES)和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两大代表性技术,因其无创性、安全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逐渐成为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热点。而将TES与TMS联合应用,形成的经颅电磁联合刺激,更因其显著的协同效应展现出巨大的临床价值。
经颅电磁联合刺激的核心机制
经颅电刺激(TES)与经颅磁刺激(TMS)的各自特点
经颅电刺激(TES)
TES通过在头皮施加微弱电流直接调节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通过阳极或阴极电流分别增强或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
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以特定频率的交流电诱导神经振荡同步,对异常脑电节律相关疾病具有干预潜力。
经颅磁刺激(TMS)
TMS利用磁场感应电场,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其主要模式包括:
-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不同频率调节皮层兴奋性(低频抑制,高频增强)。
- θ爆发式经颅磁刺激(TBS):通过特殊脉冲模式快速调控皮层兴奋性。

联合刺激的协同作用机制
当TES与TMS联合应用时,二者通过不同的物理机制作用于大脑,可能产生以下协同效应:
TES通过调节神经元膜电位,为TMS的刺激效果提供基础,从而增强神经元放电率和调控的持续时间。
TMS能够激活大规模神经元同步放电,与TES的区域性调节形成互补,实现更精准的神经调控。

经颅电磁联合刺激的临床应用
经颅电磁联合刺激已在多种脑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效果,以下是几类典型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脑卒中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障碍:联合刺激通过调节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研究表明,rTMS联合tDCS可显著缩短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提高运动诱发电位幅值。
认知功能障碍:联合刺激针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可显著改善记忆功能,缩短信息处理速度,增强认知网络的全局效率。
经颅电磁联合刺激作为一项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正逐步改变脑疾病治疗的格局。它不仅在改善患者运动、认知和情绪功能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还为未来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渡康医疗期待这一技术能够造福更多患者,为脑疾病康复带来新的曙光。
本文来源:
魏语佳,王亭宇,王春方,张颖 综述 徐桂芝.经颅电磁联合刺激在脑疾病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5年8月第42卷第4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版权声明: 本文仅用于分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