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电话:【各区域联系方式点击 联系我们 】
400-862-0778
邮箱:dukon@dukon.cn
地址:渡康销售中心:石家庄高新区裕华东路455号润江总部国际大厦4层
渡康研发生产中心:石家庄高新区裕华东路455号润江总部国际11号楼4层5层6层

学术解读: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功能成像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25-07-15 16:24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 PSA)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左侧半球脑卒中患者。据统计,约20%至4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显著影响。失语症的表现多样,包括听理解障碍、命名困难、复述困难、语言流畅性下降以及书写和阅读障碍等。
面对“无声世界”的困境,如何有效地帮助失语症患者重获语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成为神经康复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和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功能成像技术,为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温和而有效的脑部调节器
tDCS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其工作原理在于通过微弱的直流电流调节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阳极刺激可以引起神经元去极化,从而增强其兴奋性;而阴极刺激则导致超极化,降低其兴奋性。
值得注意的是,tDCS的效应不仅限于刺激区域,还能影响与其相连接的较远端的皮质和皮质下神经网络结构。此外,这种效应并非只在刺激期间存在,还可以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如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产生持久的功能改变。多项研究已证实,tDCS联合语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失语症患者的命名能力和语言流畅性。
不同时期失语症的恢复机制与tDCS的应用
失语症被认为是一种广泛的脑网络障碍,其恢复依赖于皮质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不同时期的失语症患者,其皮质相关补偿机制有所不同。
1.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病程<6个月)
恢复机制:
病灶周围组织的激活:普遍认为病灶周围组织的激活与良好的言语表现和预后相关。
右半球同源区域的参与:研究发现,病灶区和同源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而同源区域与病灶周围组织的连接增强,提示右侧脑半球参与急性期失语的恢复。
优势半球网络的重建:研究指出,在恢复早期重建优势半球的网络比募集同源区域更为重要。
领域一般性网络的激活:当特定语言网络受损时,在一般认知控制中起重要作用的领域一般性网络(如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双侧前辅助运动区和/或背侧前扣带皮层)的激活可能会补偿特定语言功能。
tDCS应用:
有研究发现,tDCS刺激左侧大脑外侧裂后部的题顶联合区,有助于提升亚急性期脑卒中后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复述能力和视图命名能力。半球间连接的恢复是亚急性期PSA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阳极tDCS可能通过增强双侧前颞叶的功能连接来改善语言命名能力。
脑卒中后的早期阶段是PSA患者恢复的关键窗口期,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此阶段有望增强受损区域的有益神经可塑性并抑制代偿区域的适应不良性改变。
2.慢性期(病程>6个月)
恢复机制:
优势半球的重新主导:发病6个月后,语言功能恢复速度减慢,但仍具有一定的神经可塑性。普遍观点认为,左脑半球在慢性期PSA患者的恢复中似乎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左侧语言区域功能的保持和恢复:研究表明,慢性期PSA患者良好的长期语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左侧语言区域近乎正常的功能的保持和恢复。
右半球的作用:尽管右脑半球的持续激活可能对语言恢复产生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忽视其积极影响。有研究观察到,慢性PSA患者右侧颞顶叶皮质灰质体积的增加与自发言语、命名和重复任务的分数呈正相关,这为右脑半球语言区同源区的补偿提供了结构证据。
领域一般性网络的募集:慢性期也观察到核心语言网络之外的左侧脑半球区域和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领域一般性脑区的募集,这被认为是促进PSA恢复和潜在恢复能力的重要因素。
tDCS应用:
在慢性期,tDCS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促进残余功能的恢复。
左半球阳极tDCS或右半球阴极tDCS:多项研究集中于这两种刺激方式,结果显示能够改善患者的命名能力、语言理解和自发言语。
双侧tDCS:研究发现,左侧额下回阳极和右侧同源区域阴极的双侧tDCS能够显著增强左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特别是Broca区和Wernicke区。
右半球阳极tDCS:初步结果显示,右侧角回的阴极tDCS结合SLT可以显著改善慢性期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影像学结果提示这种改善可能与左脑半球功能连接的增加和右脑半球功能连接的减少有关。右侧Broca同源区与左侧额中回和颞中回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
并发tDCS/fMRI研究:首次将fMRI结合tDCS研究tDCS对慢性失语症患者病灶周围脑网络的急性效应,发现双侧额下回tDCS显著增强了病灶周围脑区的功能连接,促进了跨半球的代偿性机制。
结 语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功能成像技术,为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渡康医疗将在未来探索更多的无创脑神经调控科学研究,并积极推进产学研落地转化,通过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并不断克服现有挑战,为广大失语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声音”,回归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孙志芳,叶琳琳,曹 磊,宋为群.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功能成像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J Neurol Neurorehabil Volume 21, Issue 3, May 2025.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