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电话:【各区域联系方式点击 联系我们 】
400-862-0778
邮箱:dukon@dukon.cn
地址:渡康销售中心:石家庄高新区裕华东路455号润江总部国际大厦4层
渡康研发生产中心:石家庄高新区裕华东路455号润江总部国际11号楼4层5层6层

2025版认知功能障碍非药物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构建“无药方案”新希望!
发布时间:
2025-07-04 15:0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认知功能障碍(如轻度认知障碍、痴呆)已成为老年群体面临的重要健康挑战。传统药物疗法虽然是治疗主流,但由于药效有限、副作用较多,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医生开始关注“非药物干预”这一更为安全、个体化的治疗途径。2025年5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牵头,联合全国多家科研、医疗机构的51位专家,正式发布了《认知功能障碍疾病非药物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本共识系统总结了目前主流的六大类非药物干预方式,基于189篇高质量循证医学文献,构建了一个科学、多维、可操作的干预框架。
RART.1为什么要强调非药物干预?
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1500万60岁以上人群患有痴呆,另有3877万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研究指出,约11%的高血压患者和18.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问题,而在精神类疾病中,这一比例甚至高达75%以上。目前药物治疗以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为主,但多数只能在痴呆中后期起作用,疗效差异大,副作用明显。因此,构建一个“多干预模式、全病程覆盖”的非药物治疗体系,成为了临床迫切需求。
RART.2六大类干预手段详解
神经调控技术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采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调节大脑皮层,通过影响膜电位和脑内电位来调节神经元活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抑郁症等的认知症状。
推荐疗程:20-30分钟/次,持续2-6周。
推荐处方:
电极位置:阳极置于大脑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也可置于颞叶、小脑;阴极置于大脑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对侧眶上缘、颞顶联合区或右侧三角肌。
强度与时长:电流强度1-2mA,单次治疗20-30分钟,2-6周为1个疗程。
此外,有证据表明,将特定频率正弦波形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用于目标脑区,能改善痴呆患者认知功能 。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调节神经网络中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纠正神经网络中神经元间的兴奋性失衡,达成新的平衡。可改善AD、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多靶点刺激优于单靶点,20Hz效果更佳。
推荐疗程:单次治疗时长为20min,以2~12周为1个疗程。
推荐处方:
rTMS的作用位点为大脑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小脑,使用频率以20、10、5Hz为主。
θ波爆发刺激(iTBS)
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从而影响脑功能活动和神经网络传输。干预时间更短,适合PD、老年抑郁等人群。
推荐疗程:一般以4周共20次为1个疗程。
推荐处方:
iTBS的作用位点为大脑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或大脑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丛内刺激50Hz,丛间频率5Hz,刺激时间为2s,间歇时间为8s,重复次数20次,每次刺激脉冲数为600个,每次持续时间约为190s,刺激强度最大为静息运动阈值的120%,
运动干预
有氧运动
如快走、太极、八段锦,提升延迟记忆、执行功能,推荐12周以上中等强度训练。
抗阻训练
如哑铃操、弹力带,可改善术后认知、增强执行力。
有氧+抗阻结合训练
协同改善认知、抑郁、疲劳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运动+认知双重任务训练
提升认知能力与日常生活功能,适合MCI、PSCI人群。
认知训练
传统纸笔训练
每周2-5次,8-15周,可改善语言流畅性、加工速度。
计算机化训练
如认知类APP,可提高注意力、执行功能,推荐每日25-55分钟训练。
个性化训练
结合虚拟现实、AI算法,提供定制化训练方案。
饮食干预
地中海饮食
强调橄榄油、水果、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长期可降低痴呆风险。
生酮饮食
适合AD早期干预,但需注意微量营养素补充。
DASH饮食
低盐、高钾、低脂结构,有助认知保护,适合高血压伴认知障碍人群。
社会心理治疗
正念疗法
有效减轻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
音乐训练、书法训练、动物辅助治疗
提升认知、情绪调节能力。
回忆疗法、玩偶疗法
改善情绪、减轻行为异常,提升老年痴呆照护质量。
中医疗法
针灸治疗
如督脉针灸、头针联合认知训练,可提升MMSE、MoCA评分。
推拿与TEAS
改善术后认知、缓解焦虑。
气功练习
如八段锦、太极气功,增强注意力与记忆力。
RART.3总结
《2025版共识》的发布,为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带来了更安全、多元、个性化的新路径。它既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更清晰的干预指南,也为广大患者和家庭带来更多康复希望。未来,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非药物干预将成为认知障碍防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本文来源:
公维军,王伟,赵宏波,等.认知功能障碍疾病非药物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J/OL]. 康复学报,1-11[2025-05-2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