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生儿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其中以新生儿脑瘫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那么,到底什么是新生儿脑瘫呢?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据统计,小儿脑瘫的发病率为新生儿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六。而且这个发病率还在逐年的增高,那我们该如何及早的发现呢?
孩子出生后那我们生活中要注意5个要素:
(1)孩子的运动发育是否落后或有异常;
(2)孩子的肌肉张力是否异常;
(3)孩子的肌肉力量是否异常;
(4)孩子的姿势是否异常;
(5)孩子的反射是否异常。
小儿脑瘫早期的还有以下症状:
1、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2、小儿脑瘫患儿在出生不久经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多哭、易激惹、易惊吓。
3、肌张力增加,孩子肌肉紧张,非常好哭闹,背屈呈对称性,头偏向一侧,同侧下肢伸展,属于下肢脑瘫的刚性早期症状。
4、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患儿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和异常的姿势和动作模式。
5、新生儿惊厥,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可能会出现,很容易引起儿童,抽搐,烦躁不安,尖叫或过度的恐慌。
脑瘫患儿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等合并症,当我们家长及时发现情况,并能尽早进行合理的干预,及时就医,脑瘫患儿还是有希望获得康复,并能帮助患儿提高生活质量。